第十四章 河口(1/2)

作品:《帝国的毁灭

工兵还在作业的时候就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交火主要发生在前期上了高地的三连和敌人的侦察兵之间。高地地形复杂,双方都没能把装甲车或者坦克开上去,结果这些侦查和反侦查的战斗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步兵对抗。前两次交火的时候,双方连迫击炮都没来得及放出来就结束了。整个下午杨宗天接到了不下十五次的交火通告,防守一方在步兵人数上的劣势现在已经显现。三连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步兵和营部的侦察连不得不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军袭扰。好在这些临时的狙击和观察阵地大多数在正斜面上,居高临下占了不少便宜。敌军的炮兵暂时也没有发威,可能觉得这些正面布置的小型阵地不值得他们开火吧。

如果关于敌军进攻部队的情报无误的话,对方不仅能得到固定的榴弹炮阵地的支援,还有一种能够随时机动的伴随火力,和以往他们遇到的那种外形怪异的,车身炮塔带着75毫米短管榴弹炮的27不同。这种伴随火力是用35的底盘改装的专业榴弹炮车,情报是根据围攻维龙港部队的报告给出的建议:这种火炮型号可能是11或者110,车身低矮,装备了一门28倍口径的榴弹炮。它的正面装甲有很大的倾斜角度,投影面积也很小,45型坦克想要正面击中或者击毁这种车辆是有难度的。如果你能抵近到500米以内还有机会。侧面和后部以及顶部基本上没有装甲,曾经有20毫米的机关炮藏在房子里连续击毁这种车子的记录。

杨宗天并不惧怕和这种车子对射,对方使用的是固定火炮,射击机动性其实很差,而且这种车子多半是为了支援进攻而设计的,轻易不会出现在第一线。他比较在意的是,拥有这种车子的敌军步兵和坦克有了更加灵活的作战方式。特别是对步兵来说,如果一队步兵有这样的车子伴随的话,那么火力和作战能力就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以往一个双机枪编制的加强步兵班组也许能有效抵抗敌军一个排的进攻,但是如果遇上这种车辆没有坦克支援的话就非常被动。他们可用的步兵本来就少,这下打起来可就更加吃亏了。

整个下午在镇子里布防的步兵都在听着两侧高地上的枪炮声,这种场合下很管用的迫击炮快速地被交战双方投入了战场,这一项是他们唯一占优的。dk251改装的迫击炮车开在高地和蓝瑟镇之间,每辆炮车的备弹量达到了80发。它们的火力投送能力比对方用人扛上来的迫击炮要好得多——只要炮手的体力足够。

蒋林对于目前的局势没有表现出什么担心的样子。按照他的观点,即将到来的钢铁碰撞才是这场战斗的焦点,至于步兵的得失,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整个下午他也没闲着,因为营指挥车装备了新的fu-8电台组,使得蒋林可以和天上装备了相应接受装置的战机进行实时的通讯。这个新的无线电设备可靠性虽然比不上成熟的fu5和fu4电台,但是毕竟能极大地扩展这个指挥官的战场观察能力。

坦克兵们也非常的劳累。缺乏步兵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缺乏劳动力,步兵和工兵一起在经营着自己的掩体以及地雷,坦克兵们不得不全都赤膊上阵开始清理道路。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坦克可能需要进行频繁的机动,各阵地之间划定机动的路线上的大树都被砍倒,一些大的坑洞进行了处理。经过214高地的战斗之后,为了准备夜战机动,还在道路边上设置了简单的导引桩。

“好了,我们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了防御布置,但是敌军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设计来进攻。”蒋林在下午开连队战前会议的时候总结道:“所以,我要求各级指挥官都要在听从指挥的基础上发挥自己最大的灵活性,处理战场上的各种情况。”

蒋林说的有道理,但是能不能领会或者说,有没有运气达成作战意图就是另外一说了。杨宗天心里就想起了214高地上夜袭的那一次战斗,当时自己就出现了短暂的判断失误,差点让敌军完成了穿插,要是再来一次,他可没有把握保证能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这一次没有捡来的优秀少尉尤勇帮自己处理难题了,唯一的优势是自己有几乎整个营作为依托战斗,这样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能完成任务。

在形成的整个防御阵地前面,河口的位置相当关键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少雨期,现在河水已经很浅。蒋林自己上车做了个试验,结果显示45型坦克可以不用加任何设备直接渡河——也就是说,敌军的坦克也可以。原来计划的固守小桥就能断开敌军一翼的做法可能行不通。为此又专门给藏在河岸房子里的两门反坦克炮划定了射界,防止敌军突然渡河机动。

就这样,蒋林挨个地检查阵地的建设情况,一个一个的处理可能的问题。最后检查的是镇口的步兵防线,他的指挥车组挨个儿停在镇子的入口,而在高楼上瞭望的士兵报告说,已经能看到敌军车队扬起的尘土了。

杨宗天站在自己阵地的坦克上拿望远镜看着镇口的景象,蒋林在路口指指点点。他觉得无趣刚要放下望远镜,突然间镇口的一间房子就冒出了巨大的烟尘,过了一秒多,巨大的爆炸声传到了他的阵地上。附近的坦克兵都放下了手里的事情,杨宗天下意思地蹲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的毁灭 最新章节第十四章 河口,网址:https://www.xsdd.net/125/12578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