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就业困局,路在何方(2)(3/3)
作品:《我们的痛苦和希望(财经郎眼01)》“第二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你看广东有个“双转移”,就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很多人说是为大学生下基层、下二三线城市发了一个信号,就是说下下基层,倒不一定是说当“走鬼”,不一定是说去边疆开垦荒地,下下基层又何妨呢?
周方:我们应该反过来说,是大学生应该下基层还是基层需要大学生。所以我就觉得你不能老是去逼大学生下基层,其实双方的需求应该对上。有些人就不适合下基层,你把他推下去那不添乱嘛,更增加成本;有些人从小就做惯了,他喜欢做那些东西,回到农村去,那就非常好。
王牧笛:总理提到,解决大学生就业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是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因为中小企业能够吸纳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就业岗位。
郎咸平:**总理的这番话,我认为还是比较务实的、比较正确的。
周方:是的。
王牧笛:不过现在很多人还是在遗憾四万亿这个事情啊,天上砸下个大馅饼还是把中小企业给遗忘了。
郎咸平:没有错,而且十大产业振兴的方案也把中小企业给遗忘了。
王牧笛:但是现在很多人一说到四万亿,一说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都激动得不得了,觉得就能够把就业问题一揽子解决,说什么四万亿可以刺激多少就业机会,增加多少就业量。
郎咸平:那些都是非常单一的工作,是对建筑工人方面的需求大幅增加,但是目前像广东省的就业需求就是非常多元化的。
王牧笛:今年“两会”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主任也说了,四万亿跟2008年年底的那个投向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有4400亿的人民币是从刚刚说的基础建设投到了民生——社会保障、福利。
郎咸平:对。这是对的,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它的思路也不像过去了,现在是非常开放的,对于各方面的提议,包括对我本人的提议,也都是用比较正面的态度来看。所以说我觉得它的这个转变是正确的,因为要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做适当的调整,这是必要的,连美国都在调啊,美国现在它的钱怎么用也没说死,它看情况来定。我们也应该有那种态度,而且应该广泛地接受各界的意见,比如说我们今天谈的问题就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你这四万亿是不是该从中长期考虑,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劳永逸的办法。那么你就要有个中长期的规划,在中长期之下能够由政府和大型企业共同推动“6+1”的整合,才可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章已完成! 我们的痛苦和希望(财经郎眼01) 最新章节第23章 就业困局,路在何方(2),网址:https://www.xsdd.net/247/2470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