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百章 后记 二(2/2)

作品:《仕途法则


握手的那一刻,一种温情从心底上升,弥漫开来,但是,郭小洲不能流露出任何激动的情绪,周围还有那么多的眼睛在看着他们,记者手中的摄像机正在对着他们。

郭小洲唯一能回应徐云飞的就是紧握着他的手,暗暗用了一下力。声音有些深沉的说了声:“辛苦了!”这么热的天,大家都矗在太阳下,的确辛苦。

只这一个微小的动作,立刻就沟通了徐云飞和郭小洲过去那曾经的默契。

见过一众市领导后,郭小洲在韩雅芳等领导的簇拥下,进入大礼堂。

此时,大礼堂一百多名中层干部全部起立鼓掌!

郭小洲频频朝他们挥手。

走上主席台就座。省市相关领导做了发言后,郭小洲扶了扶桌上的话筒,轻声说:“我很熟悉武江,我曾经在这里工作,我内心把自己当成武江人民的儿子!”

场下掌声雷动。

郭小洲笑等掌声落幕,“武江很大,华夏的城市中能够超过武江规模的不超过3个武江最早被作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当时被称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邯阳,如今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的鼻祖,就是三国时间吴国在龟山上建立的训练水军的阅兵楼。形成今天武江三镇的格局要归因于明朝期间的汉水改道,从此将邯口和邯阳区分开来。邯口虽然是最后形成的,但是它的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其它两镇,得天独厚的优势,让邯口从明到清末数百年间迅速发展为华夏重要的商埠,货物集散地邯阳的崛起要归功于张之洞的洋务运动,重工业,钢铁厂,兵工厂让邯阳一夜之间腾飞。”

“新华夏成立时,华夏唯一的两个大都市只有上亥和武江,同时被列为了直辖市。几年之后,武江的命运出现了第一次转折:降级为副省级城市。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武江的地位,因为此时大批“武”字头的重工业落户武江,武江依旧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

“我们武江落后的转折是连续错过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身处内陆的武江没有从改革中获得任何机遇,而其他沿海城市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和再发展。怨天不如尤人,长久以来,武江市的领导习惯以直辖市自居,和省政府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导致省政府对武江建设并不是很关心。可以这样认为从80年代到上个世纪末,武江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而整个城市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怪别人把偌大的武江戏称“最大的县城”。”

“武江的机遇源自新世纪的开始,尤其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一代代省委领导明确指示西海省要把武江作为建设的重点,而新一届武江政府求真务实:正视落后和差距,正确定位武江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武江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事在人为,发展不是仅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更要自己的努力,省市政府的明确目标是脚踏实地,将武江不仅建设成为城市规模大,而且经济也要作强作大。在中部崛起中成为领军人!重塑大武江的风采!”
本章已完成! 仕途法则 最新章节第一千零一百章 后记 二,网址:https://www.xsdd.net/34/34580/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