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有地名八百(1/3)
作品:《我有一座本命海》司马桃树进城后,先是去那处城门不远处的一个包子摊,吃了屉小笼包,喝了碗糊糊汤,铺子不大,不过生意很好。
一家五口,一对中年夫妇加上上了年纪,身体还很健硕的老爹老娘,再就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忙活着自家的生意。
司马桃树是常客了,那位包子铺的老爷子,也喜欢抽旱烟,这会坐在门口,看见了司马桃树,笑容和蔼站起身,说了句小道长好久没来了。
司马桃树笑着拣了张扎凳,坐在一张方桌边,就在门口边上,吞云吐雾的老爷子年轻时,读过一些书,所以颇能聊上点什么,用老爷子的话,他还有点见识。
老爷子也是坐了一张扎凳,背靠在门框,在司马桃树吃着热腾腾的小笼包,喝着香软软的糊糊汤时,老爷子便和司马桃树聊上了,老爷子很是感慨,年前还是曹国人,年后就是大玄的子民了。
不过,真好。
曹国那会,日子很不好过,虽然没什么战乱,可牵牛城里,地痞流氓满地走,他们这些小老百姓,那叫一个难,韩家也不管,听说这城里的那些个有头有脸,欺软怕硬的东西都孝敬够了。
这会好了,大玄的铁骑一进城,日子突然太平了起来,他没想到的是,那些个地痞流氓,大玄都给收拾了。这还不说,每家每户,大玄的那位刚来没多久的郡守老爷,都给登记造册,以后有什么困难委屈,不平事,都可以去那郡守府,要郡守老爷给咱当家作主,评评理。
老爷子颇有些得意,小富即安,儿孙绕膝,守着一份包子摊的生意,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司马桃树听着老人的絮絮叨叨,吃着也不停点着头,脸上一直挂着笑意。
老人便越发高兴,小道长是个脾气极好的,要说怎么认识的小道长,那还是这位小道长跑到这包子摊,卖符的时候。
那段日子,他正烦心呢,自家小孙子天天哭,吃饭也不香,他也明白应该是招了什么邪祟,想要花些钱,请那有些道行的神仙人给瞧瞧,只是,得是好大一笔开销。
为了自家孙子,却也不得不花。
不成想,小道长正好来了,按照小道长的说法,还就真是招了些邪祟,没什么大不了,就卖给了两张符箓。
一张贴在大门上,一张贴在房梁上,起初,他还怀疑小道长是个糊弄人的,可也就是六文钱的两张符,上当受骗就上当受骗了,总要试一试。
可两天就好了,自家孙子不哭不闹,吃饭也多了。
这时,老爷子才打心眼里佩服小道长,是个真有道行的,更可喜的是,小道长还是大玄人氏,从南边过来的。
每一次司马桃树来这包子摊吃饭的时候,老人都要跟司马桃树问这问那,他说,他得攒起来,以后都讲给他孙子听。
老人最近听了一个消息,总是觉得不真,听那郡守府传下的告民榜,说是,牵牛城要开学宫,学宫下面还要有学塾,好像要立四十八座学塾,都是读书的地方。
那学塾,就像他孙子那般的小孩子都可以去,就是这一点,老人觉得很不真实,读书这样的事情,向来都是高门大户,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这种小头小脸家的孩子,哪有什么资格。
可郡守府的告民榜,应该假不了,所以,老爷子便想问一问见多识广的小道长。
司马桃树便耐心告诉老人,真真的,他从南边一路往北走,但凡大玄的郡城里,都开了学宫,学塾,这学塾就是为咱们这小头小脸的百姓人家的孩子开设的,大胆送孙子去读书就是。
司马桃树没有告诉老人的是,这一座座学宫,学塾,其实都是那位洪先生的主意,洪先生说,人才不分贵贱,英雄不问出身。
老人眉开眼笑,一条条皱纹里都是满满的高兴,他正愁着自己认的字太少,教不了孙子多少呢,他小时候之所以能认识一些字,读过一些书,那是因为他是一户大家的家奴,靠着自己的聪明劲,做了少爷的书童。
可惜少爷一家都迁走了,他运气好,跟了户好人家,临了放了他自由身。
司马桃树吃完喝完,就要结账,可老人一个劲摆手,就是不肯要,说小道长今儿说的这个消息,比啥都值钱。
司马桃树便掏出了两张符箓,一张大日照夜符,一张雷霆挂梁符,递给老人,说小孩子喜欢瞎逛游,保不齐什么时候又招了不干净的东西,留着以防万一。
老人这才有些不好意思收了,小道长说的在理,他那个孙子是个坐不住的,皮的很。
司马桃树临走时,老人又站起了身,殷殷叮嘱,要小道长常来,而后,望着司马桃树离去的背影,慢慢坐下身,心里便有些感慨,要是天下都是小道长这般的好人,就好了。
司马桃树兜售符箓,一般都是挑选些陋巷,因为那些大门大户的街道,没多少会人家对他这种三文钱一张的符箓,当真,因为太便宜了。
司马桃树走进一处简陋巷子中,泥路地面还有些鸡粪狗屎,两旁的院子基本上都是不高的土墙,两扇木板就是门了。
司马桃树就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有一座本命海 最新章节第十二章 有地名八百,网址:https://www.xsdd.net/344/3447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