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未来的方向(1/2)
作品:《虎啸山河》,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公孙续如果没有记错,据历史记载,曹操当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斩杀了将要反叛自己的西凉军首领马腾。 其子马超为了报仇,于是和其叔父韩遂起西凉兵二十万,曹操也因此被打的割须弃袍。 不过在这中间,有一个小环节,就是曹操在渭水要立土城,可惜因西凉铁骑的反复冲杀,压根就立不起营寨。 就当曹军苦恼的时候,曹操便听从终南山梦梅居士娄子伯之语,趁大冻寒风之际,驱兵士运土泼水筑城。 随筑随冻,随冻随筑,只一夜之间,沙水冻紧坚固,土城便已经筑完, 其后虽然是靠的贾诩之策,离间马超和韩遂而大胜西凉军,但无此城,前期何能抵挡? 如果前期都抵挡不了,哪还会有后期之功?所以公孙续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如今公孙续便照样按其方法,浇水抹沙,以土筑固城池,另外其结构与先前变化有样,又多了许多横木。 “想不到,主公真的一月便归,公子真神机妙算啊,哈哈。” 公孙续回望,发言夸赞者便是那文则,文则自破徐无城,乃听田豫之令,回守土垠。 相比之下,此处更为重要的多,更何况,没有个武将在此镇守,公孙续心里没有底。 近又听闻公孙瓒南归回军,于四日前便已经抵达雍奴,他先是听闻渔阳之乱,便让严纲先率兵前来平定。 而公孙瓒自己和大军从后方缓缓而进,他要收集各种武器和粮食了。 其实说是收集,到不如说是抢,给粮食的便放过,不给粮食,直接抓走充军,敢当逃兵的直接斩杀。 公孙瓒知道这样对军队的整体管理会有很大困难,可他必须要吃点张举这股势力,不然经过这一年的出征,自己在幽州的威望,都已经衰弱了! 而这种方法,公孙续可不敢试,他没有公孙瓒那样的铁血手腕,不过算算行军时间,公孙瓒也不日即至。 文则便对这位公子表示惊叹,行军之前便可未卜先知,料事如神! 不止文则,整个幽州和张举张纯等反贼都为公孙瓒南归回军而震惊,而且还是传言中的十五万大军。 这可真是惊死了幽州边塞一族,公孙瓒出征时只不过是一万五千人马,回来便率领十五万大军了? 这个数字在匮乏的幽州是吓人的,不然右北平郡也不会这么快就被攻克。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其实公孙瓒的十五万大军,基本近一半都是掳掠回来的百姓,以朝廷征调令来哄骗回来发展幽州的! 不过幽州之人不知道这些,公孙瓒为何回军? 莫非西北前线有大变故?那太尉能让其回援? 很多的疑惑都笼罩在所有人的心中,只有公孙续对比,只是理所当然的笑了笑。 这代表不了什么,他改动北方的局势奏效了,这只能说明,他公孙瓒是个有野心的枭雄! 今日登城楼观雪,其实公孙续就是喜悦的吸口凉气,清醒一下头脑,他还真挺怕公孙瓒不回来的。 毕竟古人之事虽然有历史记载,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谁也不知道以后因为自己这个小蝴蝶,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个世界的人会变成什么样! 公孙续和文则二人各穿一层短袖,文则是个武将不稀奇,可公孙续这个小公子却丝毫无冷状。 文则对他主公家的这位公子,是越来越看好了,当初自己被调入他的帐下,还有些不悦呢! 毕竟公孙续的年纪太小了,还没有经历过战场,可这次对于公孙续第一次打仗的各种表现,文则是刮目相看的! 观雪者止只此二人,所以公孙续可以稍微的闭上眼睛,将后背完全给文则。 如果连公孙瓒的亲信自己都不放心的话,那自己在这个世界是真的太累了! 公孙续也不是不冷,而是他现在闹心,非常烦躁。 因为田豫……好像是真的得了寒疾,不可着风,所以无法登楼观雪,在府中书写地形图…… 唉!!! “公子?公子?” “嗯?” “不好……” “颜谦,你速去我叔父公孙范处,将我的信要出,不用回报,就地撕毁。” “啊?” 文则见其忽然一惊一乍,有点懵,这是怎么了? “啊什么啊,速去,这是军令!” “是,公子。” 也不是公孙续不稳重,乃是自己想起,古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笔迹。 万一公孙瓒回军,与公孙范畅饮聊天,将自己的信拿出,就算是好心夸赞自己吧,那笔迹一对照出来,可不就露馅了。 太难了! 这是公孙续的心里写照,他就感觉,什么美女美酒,什么玩笑开朗,压根都是扯淡的,在这乱世中与自己压根就不搭边。,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自他穿越后,便没有一刻不是活在担惊受怕中,虽然也有当统帅的优越感吧,每个人都对自己毕恭毕敬。 但无论什么事情,自己必须都要提前想到喽,每天自己都在强迫着自己变狠变强。 自破城后他便消息散布于各城各地,如能教其真武艺者,赏钱五千,如能教其真兵法者,赏钱一万。 这简直是纯粹的砸钱。 要知道,一户普通人家一天的吃穿用度都不过三四钱,可想而知这对普通百姓的诱惑。 更何况还是在资源极其匮乏的幽州,幽州地处很是偏僻荒芜,就是连本州的开支,都需要其他州郡的救急。 但公孙续没觉得亏,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虎啸山河 最新章节第十一章:未来的方向,网址:https://www.xsdd.net/366/3664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