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太原失守(1/2)
作品:《特种兵抗日先锋》,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这章求推荐的,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一下,谢谢 ......................................................................................... 二十多万晋绥军慌忙中撤回到了太原城内,准备做最后的反抗,闫老西此时更是担心,如今太原已经被敌人占领了三面,如果再不走就没有机会了,狠心一下,决定赶紧离开太原,闫老西走前特意叮嘱傅作义要他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太原。 其实闫老西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别看军队有我二十多万,可那不是八路军,如果要是八路军就好了,说不定只要十万就够了,只可惜这是晋绥军。没办法,不能意见敌人来了就拱手让出自己的窝,傅作义是闫老西的爱将之一,将这个任务交与他来也未必能够完成。闫老西走后部队很多将士都没有了斗志,这眼下敌人就在眼前,就算是撤退的话也不好走,日人在屁股后面追着打那就更被动了。 眼下已经有三个军将近10万人上了城墙准备迎敌,城里的老百姓们都是从自己家里拿出来点粮食对在一起给守城的将士们做饭吃,这些将士们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弱,没有八路军强,但老百姓们还是拿出了自己家里的存粮来给他们做饭,这让他们感动不已,决心已下,一定要拼死保住太原。他们那里知道老百姓的意思,老百姓们的要求其实也不高,只要你打的是日本人,不管你的战斗力强还是弱,我们都会帮助你们,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日军的攻城已经开始了,三面齐攻,前线打的很紧,不适的就有伤员被抬下城墙,又有预备队顶上去,面对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晋绥军的将士们此时也没有太大的胆怯,有的只是用生命保卫太原,就算是自己没了生命也要保住太原,也要保住城里的老百姓,自己要对得起那口饭。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日军的攻击也越来越猛了,我军的防线也不断的被敌人撕开一道道口子,但很快就被预备队给补上了,日军进攻了将近半天了也没有拿下太原城的一座角落,日军也开始学聪明了,玩车轮战,让换下的日本狗休息补充体力,我军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没有一个是退缩的,有的只是牺牲自己保卫祖国,晋绥军此时表现出了一个中国军人的价值。 战斗已经进行了一天,天也逐渐的黑了下来,日军趁着天黑对步兵有足够的掩护,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当日军快要走到城下的时候却发现中国军队也在利用黑夜的掩护开始加强的防御,铺天盖地的手榴弹从城墙上掉了下来,进攻的日军有5000余人,回来的不到1000人,中国军人没有开一枪,用得只是手榴弹,日军的指挥官坂垣征四郎气的乱蹦跳,5000人去1000人回,打日本皇军的战斗力哪去了?怎么到这里就行不通了?当他正在愤怒的时候通讯员过来了,太原的城墙被打开了,这下使得坂垣那个老不死的东西又高兴了起来,急忙到前线去观察他们所谓的帝国皇军的威猛。 太原城内,部队打的只剩下一半,由于人手不够,所以日军才有机可乘,用几辆坦克对准一个位置猛轰,这才使城墙被打了个大窟窿,部队边打边撤,最后撤下来的时候只剩下10多万人,原本将近三十万的军队两天之内被敌人打的只剩下10多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武器落后,药品不足,长官先走,他们能杀敌几万就已经很不错了。 沿路的两边全部都是败退下来士气低落的军队,陈彦看着败退下来的军队没有恼怒,也没有说他们无能,他们已经尽力了,长官都跑了还有什么资格说他们?陈彦暗自发誓一定要训练特种兵,否则伤亡会不断加大。 太原会战已经宣告失败,南京政府如今最头疼的就是怎么去收这个场?现在国内叫骂声不断,都说国民政府无能,要求蒋介石下台,如今只好安排部队反击太原,夺回太原城,否则日军将会一举南下攻进南京,后果不堪设想,无奈之后,国民政府命令八路军十日之内夺回太原,并且稳稳的守住。攻打太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反复要求下,国民政府不得不调来20多辆坦克掩护进攻。,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5万八路军有序的在太原城下准备就绪,准备着进攻太原,陈彦所在的营也参加了这次攻城战,攻城战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没有攻城装备,有的只是长梯什么的,这次还稍微好点有20多辆坦克掩护,要是在平时恐怕10万人也多不回来,太原是个易守难攻的阵地,一旦丢失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夺回。 攻城战已经开始了,八路军战士们各个英勇无敌,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也要拿下太原,第一次攻击很快就被敌人给打了下来,贺龙将军坐在指挥部内专心的思考着问题,看看地图没有多大发现,看看战场还是依旧,“如果现在能有几个神枪手就好了”贺龙将军看着敌人的机枪手在城墙上疯狂地扫射,低声的哀叹说。 “师长,我知道两个神枪手,命中率是百分之99以上,一个是咱们师的,另一个是11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特种兵抗日先锋 最新章节第八章:太原失守,网址:https://www.xsdd.net/383/3831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