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2/3)

作品:《糜汉

拜后言道:

“宛城绝不能弃。”

当刘晔的这一句话说出来之后,一众方才建议曹丕弃城暂避汉军锋芒的大臣,立马就都对刘晔投去了恼怒的目光。

因为刘晔是直接否决了他们的提议。

只是曹丕在看到刘晔出来说出这番建议后,他的心中却浮现一些希望。

刘晔,他自然是不信的。

莫说刘晔,就说在场的大多数大臣,他真正信任的也是寥寥可数。

但信不信是一回事,用不用又是另一回事。

曹丕自继位以来一直想摆脱曹操的影响,他不想在曹操死后,还成为一位受曹操荫蔽的天子。

但在经历过连番失败后,特别是襄樊会战魏军大败后,曹丕心中的一些想法也开始转变。

有些事他没必要违背曹操的嘱咐。

例如刘晔这人的才华,曹操在世时也是很赞许的。

在这种心思下,曹丕用期待的目光看向刘晔,他对着刘晔问道:“卿有何见解,可尽言之。”

凡有建议,则必有相应的理由来支撑,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例如方才部分大臣以武帝故事,当做最大的理由来支撑他们的观点一般。

不过对着时局有着独到见解的刘晔,他既然会出言献策,那自然是不会想着扯什么曹操的虎皮来论证他的观点。

只见刘晔对着曹丕一拜后言道:

“方才议者建言陛下弃宛北归,乃以当年武帝故事为由,然当年之事岂与今日同?”

“汉中虽兵家必争之地,更乃蜀中门户,然其处群山之中与关中相隔。”

“因此缘由,当年先帝发大军以守汉中,辎重兵力耗费无数。

不出数月,我军疲态已显,故而只能无奈退却。

但宛城东邻豫州,北接司隶,与中原之富庶地带近在迟尺。

凭此地势,不出半月,中原之兵力粮草即可驰援宛城。不出一月,河北之各路援军亦可集结宛城之外。

集中原与河北两国之力,纵算贼军发大军攻打宛城,我军又有何忧?”

“再者,关中有崇山峻岭与汉中相隔,暂且弃之并不会威胁关中之地。”

“但宛城之后便是我朝腹心地带。若贼军拿下宛城之后,分派精兵袭扰我中原腹地,则中原将板荡难安。

而一旦中原动乱一起,我大魏基业恐有动荡之忧。”

相比于刚才陈矫、陈群等不通兵事的大臣,苍白以曹操放弃汉中的例子来劝谏曹丕。

刘晔的建言则是基于当下的时局实际情况,来对曹丕进行劝谏。

无论是守备宛城的可行性,亦或是放弃宛城的危害性,刘晔都对曹丕进行了一针见血的分析。

在这么一相比之下,刘晔的建言无疑得到了在场通晓兵事的大臣的一致同意。

他们心中本来就不赞同陈矫、陈群等人弃宛北归的建议。

于是在刘晔对曹丕进行劝阻之外,其他大臣如司马懿、贾逵等知兵事的大臣,也纷纷起身来到刘晔的身后附议他的建言。

而曹丕在看到大殿中的大臣,并不是都是让他失望的之后,他心中的愠怒开始慢慢消失。

不过刘晔方才的分析只是大略。

纵使现在的曹丕也不想轻易放弃宛城,但相比于大略,他更想听到刘晔具体的战术建议。

所以曹丕在调整了一下坐姿后,他接着对刘晔问道:

“卿言近之。然襄樊会战我军惨败,南阳郡中势必人心动荡,值此之际,我军该如何守备宛城?”

其实宛城内外并非没有魏军,当初张辽从宛城中带走的,只是一大部分魏军,并不是全部。

详细统计一下的话,目前宛城内外的魏军至少还有两万之数,而且其中曹魏中军的比例很高。

宛城的城防,也定然是当世翘楚。

若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似乎魏军守卫宛城不是一件多难的事。

只是对于守城战来说,最重要的是人心。

而襄樊会战魏军惨败的消息,迟早会在宛城内外完全散播开来。

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对宛城中的人心造成巨大的打击。

从那些果断背叛大魏的县城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襄樊会战的失败对于魏军的人心打击有多大。

所以目前这一点,的确算是魏军面临的最大的困境。

毕竟哪怕后期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魏军援军从各地赶来,但前提是宛城中的魏军能守到那个时候。

可是在听完曹丕这层心中的担忧之后,刘晔的脸上却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三百一十八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网址:https://www.xsdd.net/385/38575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