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八 君臣相处全攻略(1/2)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

——读《狱中上梁王书》

《狱中上梁王书》系邹阳深陷大狱,杀身之祸即将到来之际,写给梁王的一封书信。邹阳在关键时刻充分表现了他深厚的史学功底,章旁征博引,借古喻今,列举了汉朝以前诸多君臣之间发生的悲喜剧,其实是向梁王论述一个事实:杀了我,你会后悔的。他的这篇章之中蕴含了对历史人物巨大的悲悯情怀,打动了梁王那颗本来就不十分残酷的心,成功地解救了自己。

在邹阳的章君王和大臣的关系从深到浅又从警惕杀戳到默契融洽相知互信分为五个层次,他分别用了不同的历史人物来明,读来生动具体,可为那些奋斗在职场中的人如何处理好与老板的关系提供有效参考。

第一个层次是老板和求职者之间最恶劣的关系为挥刀相向。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卞和献玉。卞和拿着一块藏着美玉的石头献给楚王,而楚王听信了工匠的话以为卞和在用一块石头来骗取财富,于是下令剁去了卞和的一只脚。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是,如果公司没有招聘意向,莽撞的毛遂自荐行为无异于自取其辱啊。

第二个层次较第一层略有改善叫勾心斗角。虽然老板对外来的人才进行了重用,但却总是疑神疑鬼,不能真正信任。荆轲和燕太子丹、卫先生和秦昭王就是这样的关系,表面上君王和大臣之间和谐融洽,背后却是暗流涌动。旁人的一两句闲言碎语就可以让他们之间互相猜忌。其实这种老板最大缺点就是识人不深,驭人无术。在这种老板手下即使你累死也不得到他的信任、做不成大事。

我想如果你遇到这种老板除了马上炒了他的鱿鱼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春秋时的司马喜在宋国受刑被砍了脚,果断换了老板,跑到中山国就做了宰相。人挪活树挪死,千万不能太死心眼了。

第三个层次叫卸磨杀驴。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当老板遇到困难时,对手下人海誓山盟,封官许愿,一旦渡过危机,则翻脸比翻书还快,恨不得把所有的功臣一网打尽自己独享胜利果实。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越王勾践和大夫种的故事,当越王勾践兵败势孤时,对种言听计从,他打败吴国后用来奖赏种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杀头的钢刀。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如果一个人建立功业以后得到这种结局,估计他宁愿平凡到老、也不愿功成身死。看来给自己保存一个对手,使自己的单位领导总有危机感有时也是明哲保身的重要手段。

第四个层次大浪淘沙。君王带领一群大臣经过艰苦奋斗打下了江山,可等老皇帝西去后新皇帝却对那些前朝大臣视如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快,所以这时那些元老们照样是前途堪忧啊。比如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帮吴王阖闾建立了繁荣的吴国,可是阖闾死后,伍子胥却对其儿子新国王夫差指手划脚倚老卖老,最后只落得自杀身亡。还有秦国的商鞅,秦孝公时变法图强立下奇功,可一换国王立即就死于非命。

不管你在创业时立下多大的功劳,如果领导换人了,千万不要指望他还象他前任那样对你感恩戴德,如果苗头不对赶快脚底抹油溜之才是保证真正的大吉呢。

第五个层次在所有的君臣中最美好,是许多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为善始善终。君王和大臣从一见如故开始,一直都互相信任,没有人能够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管在困难面前还是有荣誉面前他们之间也一直都肝胆相照、同甘共苦。这种境界的君臣关系纵观中国历史也屈指可数,如姜子牙和周王武王父子,从王从渭水边访到姜子牙开始,君臣之间一直就配合默契,最可贵的是周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武王仍然对姜子牙言听计从。还有诸葛亮和刘备刘禅父子,同样是这样牢不可摧的君臣关系,诸葛亮帮着刘备打天下,刘备死后又帮着刘禅治理天下,直到去世都在刘禅心里留有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的领导者和大臣们的典范,让人们歌颂千古。

在邹阳的眼中,作为大臣的结局大多数是悲剧,而其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领导们的偏听偏信和肚鸡肠。而大到国家到单位所取得的成绩的大也和领导们的器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越能容人成就越大。其实这种观点放到现代社会也十分正确,值得所有的领导们深思之。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

邹阳从梁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勿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9.八 君臣相处全攻略,网址:https://www.xsdd.net/40/4069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