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家长的中考笔记190714(1/2)

作品:《做一个有艺术特长的高材生

暑假将近半月,隔五休一的进行着学习,平时晚上除了做培训班的作业,我还会穿插2019版的各区英语一模卷让孩子测试,就当做作文满分来算,七八套卷子下来,分数也总是停留在130到140之间,问题不光是词汇词组量不够引起的篇理解的偏差,有些还是基本语法的错误,对待每次测验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除了反复提醒她的学习态度,就是将她的错题项录入到电子表格里,等7月中旬英语培训班的时候,发给英语黄老师给她去讲解,另外还把错题通过拍照截图统计到文档中,便于今后再复习。

有时候看着孩子做试卷的时候就在想,希望她能提高答题的速度,但是有时候又希望她能慢一点,把题看仔细了,不要掉进预设的坑里,然而就在我纠结于快与慢的想象中,孩子已经把卷子做完了。接着就拿着她的继续追剧,虽然不玩游戏,但是这个不离手的平板或者手机也让我比较头疼,因为我不知道她在做题的时候,是否想着要早点做完而忽视了正确率。有些家长规定使用时间,由于每天的作业量不同,孩子如果总是卡着那个时间点来控制作业的效率,感觉也不是很科学的方法。不过后来跟妻子商讨后,反正初三要准备收机或断网,就这样让她再开心一个暑假吧。

中考分数已经出来了,也是春花秋雨各有景,反正各大群里或是隔壁的孩子多少分,或是同事的孩子多少分,就是鲜有我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然后再对这个结果的教育总结,所以我还是认同宵爸的群管作风,没有发言的,只会索取不奉献培育心得的都请出群。有时我也会想,我这么把看到的、想到的、收集到的、统计出来的数据分享出来,让一些根本没想到过这些的家长多了份因娃施教的参考,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平白多了很多竞争的对手呢?从这次八下期末区统考的信息来看,我们这届的孩子都很强,由此可见,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培养,今后在强强对决的一模中,我家的普娃可是更有些捉襟见肘了。

好不容易通过一模卷建立起个资料打印群,原先目的是准备大家一起暑假一模卷打卡,连续推动了几次下来,大部分订了资料之后都没声音了,寥寥无几的家长参加一两次之后也没有了动静,看来很多家长还是比较喜欢安逸的学习生活,我也不知道还剩几位在默默地与我一起坚持着。

随着零志愿和名额分配数据的发布,我也赶紧把近3年的松江区零志愿都统计到了一张表格里,这样就能看清楚这三年来的人数以及分数线的变化,等到明年就可以根据孩子一模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填报了。同时也发现了有些家长的问题,正好现在我也适当的梳理一下我目前的理解。

首先从一模考好开始,就要通过一模分的区排位去选择自招学校,关注目标学校的官网,等到出通知之后进行该校网站上的填报,为了增加成功率,至少报个两家以上稳妥些,因为没有了各项竞赛,所以如果需要提高获得门票的概率,必须也得有过硬的一模分数。接着就是把之前学的自招知识都要再好好过一遍,特别是目标学校的历届自招题都能充分掌握,哪怕没有通知,至少也当做把解题思路拓展了一下,更好的应对二模。

如果很幸运的接到了通知,那么就可以去小试牛刀了,路程远的话就提前在学校附近住个酒店,保持良好的体力和脑力应对当天的面考。去年二中响应政策,取消了冬令营,今年会不会有也不清楚了,不过,如果有机会出去,还是让孩子出去见下世面也好的,毕竟市区的教学资源比郊区要好的多。

接下来就是等通知了,有的学校一次,有的学校估摸着要两三次考核,通过之后就会口头约定,等到正式开放日的时候再去小考,然后真正签订预录意向书。由于开放日的时间只有两天,因此很多学校之间是冲突,要考验你对学校的忠诚度,只能从几个目标学校当中选择最终的一家。

一模自招之后没有被录的话,那么就要等二模考后的补录,有些学校会要求你二模达到多少分或者区排位多少名,以及有其他被预录的孩子放弃后空出来的,会有很少的名额进行补录,也可能会被再约面考。

当黄金一模和白银二模考完之后,就轮到学校开放日了,这是正式的对外自招考,不管是学校推优还是自荐都要学校填表,有的要敲章,然后教育官网填报了之后,还要将孩子的填报资料邮政快递到填报学校,接着就静待通知了,当初曾被口头约定的,就会再次收到信息去过场后正式签约,拿今年的预录取分数线来说,只要达到了530分就被录取了,为孩子减轻了不少二模和中考的压力。

继开放日之后就要填报志愿了,在填报志愿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中考后录取的顺序,我以高中为主,排除中本中职之类的,第一就是预录取的那批学生,然后就是零志愿的,所谓零志愿就是仅限填报外区的学校,根据老师发下来的当年给予松江学生名额的外区学校内选择第一第二志愿进行填报,一般也就参考第一志愿的学校为主,后面志愿基本不考虑;零志愿是根据松江区有多少学生报考了同一家学校,然后分数由高到低,录取人数以名额为准,最后一位就是零志愿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做一个有艺术特长的高材生 最新章节第二十五章 家长的中考笔记190714,网址:https://www.xsdd.net/406/4067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