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樱花凋零(下)(2/3)
作品:《异时空之大中华》本机群后,派出50架战斗机拦截。结果,战斗开始十几分钟后,日本16架笨重的轰炸机全部被击落,“樱花号”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与此同时,为了对付中**队轰-5,日本照搬“神风特攻队”的思路,发展出飞机对撞战术;为了对付入侵的船只,日本将汽车发动机之类,装到型船只上,装满炸药,然后冲撞;还有两人驾驶的潜艇,其实就是自杀鱼雷;等等。总之,狗急跳墙的日本,在1925年,几乎使出了所有自杀攻击的招数。
4月1日,中**队开始了攻占冲绳的作战,共有约1200艘舰只参与了支援和配合作战。中**队的抢滩登陆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海面的舰队也没有遭遇自杀性攻击。但是,在中**队的后面,位于更加南方的英国舰队却被一架载满500公斤炸药的日本“**式”战斗机击中,造成16人死亡。但是英国航母受损并不很严重,一个时后就恢复了战斗力。
4月4日,日本发布“菊水一号”作战命令,目标是,为进攻冲绳中**队提供后援的中**队舰队。该命令要求,连续2个月对中**队舰队实施自杀进攻。4月6日,“菊水一号”作战正式开始,当天有400架日本飞机对中**队舰队实施自杀攻击。一位侥幸活下来的日本飞行员后来回忆,日军一位空军大将亲自给他们做临上飞机前的动员。他当时问大将:如果我击沉了中**队军舰,自己又没有损伤,可以回来吗?大将回答:不,你必须死。4月6日这一天,中**队共有17艘战舰被击中,3艘驱逐舰,2艘弹药船和1艘登陆艇被击沉。但是,中**队的航母没有遭受损失。
在空军大规模自杀攻击的同时,日本海军的自杀攻击也同时展开。日本海军接到的命令也是战到最后一人,如果船沉了,侥幸上岸的士兵还必须战死沙场。日本最大的主力舰“长门号”就是在这个命令下,率仅剩的10余艘战舰出海作战,试图支援冲绳。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战死。但还没有到达冲绳海面,就被中**队的飞机炸沉,4000多名官兵战死。日本再无力量支援冲绳。冲绳岛上的日军接到的命令也是战死到最后一人。
中**队为了防范日本下一次自杀攻击,将载有雷达的驱逐舰全部派到外围,以便及早发现来袭的日本飞机。这就造成很多驱逐舰缺乏保护。第二次大规模自杀攻击展开。这次的作战命令是“菊水二号”。日本这次除了派出“**式”飞机,还派出了“樱花号”对付在外围落单的中**队驱逐舰。
5月8日,德国投降。日本准备发起更大规模的自杀攻击。5月11日,中**队旗舰班克斯号航母被日本飞机击中,失去战斗力。5月14日,中**队新旗舰米歇尔号也被神风特攻队击中,退出战斗序列。连续摧毁2艘中**队航母的战斗力,令日本方面狂喜不已,但实际上,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在4个多月的自杀攻击中,日本共有1900名飞行员死亡,共造成中**队27艘舰只沉没。虽然日本希望自杀攻击的成功率能达到30,但事实上成功率只有2。
听到“神风特攻队”这个名字,常常会以为那是日本空军组建的特殊队伍。其实,1925年4月以后,“神风特攻队”就等于日本全部空军。日本的这种战争心理是病态的,在一场注定不可能获胜的战争中,它想用毁灭自己的方式,更多地伤害别人。就好比一个人要自杀,却不愿见到别人在世上愉快生活,非要拉上无辜者一起赴死,我们只能这种人内心无比狭隘和阴暗。
日本神风特攻队对中**队造成的最大影响是在心理方面。中国人很难理解日本人是怎么想的,这种大规模的自杀攻击,引起中国士兵的神经恐慌。中**队开始流传一种法:如果进攻日本本土,伤亡一定更大。与此同时,从日本传来的消息也预示着中**队的这种判断。日本政府发出1亿人保卫本土的号召,妇女、孩子、老人都加入到肉搏战的训练中,神风特攻队成为全国宣传和效仿的榜样,各种各样的自杀攻击,从空中到水下到陆地,层出不穷。
对于中**队来,神风特攻队所表现出的视生命如草芥的冷漠非常可怕。神风特攻队不过是在天上,如果每个日本国民都成为神风特攻队员,攻占日本本土就会变成军队直接面对拼死抵抗的老百姓。使用原子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中国政府采纳,中国决定以更加简单的方式,尽快结束战争,迫使日本早日投降。当然,这个法是当今一些中国人的观,也许有简单化,还有为自己开脱的嫌疑,但并非毫无道理。
如果中**队进攻日本本土的话,日本政府将日本国民推上战场,日本国民的死亡人数完全有可能大大超过这个数字,日本政府当时的号召就是百万人赴死。此外还无法估算中**队的死亡。日本人对于中国使用燃烧弹最深层的不满,其实是一种阴暗的心理:日本死了这么多人,居然没有换来几个中国人的死亡!如果中**队攻打日本本土,日本真的死了100万人,同时也造成中**队10万、20万人死亡,日本就会继续抵抗下去。
11月20日,太平洋乌利西群岛附近海面,正停泊着中国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异时空之大中华 最新章节第二百三十三章 樱花凋零(下),网址:https://www.xsdd.net/43/4322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