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赦免(1/2)
作品:《大唐王妃》八月三十,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之下,签订盟约。两人点香烛,对着香案一并跪下。李世民看着袅袅升起的香烟,想起当年自己统帅三军,意气风发,金戈铁马,当时他年轻气盛,深信事在人为,天下似乎尽可掌控。如今,他尝尽人间无奈——大唐危机未解,父子裂痕难平,牵挂之人身处困境。
李世民郑重叩拜上天,暗自发誓:苍天在上,我李世民今日与颉利在此签订盟约,实在是万不得已。我必不忘今日之耻,今后一定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强我大唐,大败突厥,以雪今日之耻,并雪当年父亲称臣之辱。
他不单要稳定李唐的江山,还要做一名四海臣服的君王。
李世民掌灯时分才回到东宫。长广公主正在李世民寝殿前长跪,李世民见到长广公主,忙扶她起来:“五姐,你这是做什么?”
杨如烟被关押之后,韩司正生怕此事牵连到她,假惺惺过来安慰郑观音。杨如烟和郑观早就商议妥当,齐坚恨的人只有杨如烟一人,她被带走之后,别馆掌事对她们的监管必定松懈,而韩司正有几分聪明,不愿惹事,她反而可以托付。郑观音便告诉她:“杨如烟再度被关押,恐怕性命难保,她若有事,杨家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将另一个血书交给了韩司正,让她想办法送给长广公主。韩司正也担心齐坚过于偏执,做出难以挽回之事,送信对她并不难,信送到长广公主府,即使对她无益,必然也不会有害,便很快找人将信送了出去。
长广公主拿到血书,心痛难忍,马上就赶到了东宫。长广公主满面泪痕,将手中的血书呈给李世民:“陛下,这是如烟托我呈给陛下的。”
李世民打开血书一看,上面只有四个大字“陛下救我”,李世民只觉得热血上涌,他咬牙道:“常青,你到底有没有派人到别馆?”
常青忙跪下道:“奴婢该死,奴婢没想到别馆会出事。”
要赦免杨如烟等人,还要和宰相商议,不知要等多久。无论如何,他都要先安置好杨如烟。李世民顾不得细问,他喘着粗气道:“你带些妥当的人手,现在就出城赶往别馆,一定要照顾好先齐王王妃。在赦免的诏书没有到别馆之前,你都不准回来。”
难道李世民还怕世人不知道他的私情吗?这样大张旗鼓派人出城,还要到别馆照顾杨如烟,这样一来,在场的所有人恐怕都会猜疑他和杨如烟的关系。常青无奈,只好道:“城门已经关闭,只恐怕……”
李世民怒道:“难道我的口谕还不够吗?你即刻出城,别再啰嗦!”不到万不得已,杨如烟不可能求他,李世民章法大乱,他派常青出去已经是冷静再冷静的做法了。
常青不敢再,忙诺诺离去。
李世民走到丽正殿,将血帕拿到长孙梓菡面前道:“你不是帮我照顾好别馆吗,这就是你给我的结果?”
长孙梓菡接过血帕,打开一开,也吃惊不。她抬头看到李世民青筋凸起,双手颤抖,忙跪下道:“陛下恕罪,臣妾有愧。时常派人前往别馆,臣妾实在找不到借口,但是臣妾特意嘱咐过别馆的执事,要他们一定要善待那些女眷。”
看到长孙梓菡跪在面前,李世民又恢复了几分理智,她一向为他打算,自己却……李世民扶她起来,自己无力地坐下:“你起来吧,没想到我们竟然这么大意,”
长孙梓菡心中有几分委屈,她再看了看血书——杨如烟必然是走投无路才会如此,也难免李世民失态。她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尽量平静道:“陛下刚刚登基,内忧外患颇多,臣妾怎能不维护陛下的颜面?突厥入侵,长安戒严,若是无故派人时常前往别馆,怎不惹人猜疑?陛下名声若是有损,陛下的皇位又怎能稳固?臣妾向来一心为陛下着想,绝无半点私心。何况臣妾也不想如烟有事,臣妾实在没想到别馆会出事,这可能是有什么意外。”
李世民悲戚道:“我知道,我有过错,可是我不能再让如烟出事,真的不能让她出事。我一定能稳住江山,也能保全如烟。”
别馆之中,王聂害怕齐坚闹出事来,便要他放人。齐坚恨王聂左右逢源,何况他手中有诸多兵丁,这次拒不放人。
杨如烟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她倍受疼痛折磨,她真想沉沉地睡过去,实在熬不住了,便抚摸一下胸前的玉佩。她觉得自己的意识在逐渐模糊,便不断提醒自己:要活下去,我不能死,我还有事要做。
常青赶到别馆,已是亥时了。他赶到女眷的住所,发现只少了杨如烟一人。他乱成一团,忙亲自四处寻找。
韩司正见东宫总管都来了,忙上前指路:“我知道人在哪里。”便带着常青一行人向一个孤僻的院落走去。
王聂听宫中派人来人,忙再次劝齐坚和他的手下:“若是出了人命,齐参军,按照律法,你恐怕也难以保全。千万不要糊涂啊。”
齐坚听有人来了,刚要派人查看,却看到一群人朝这边走来。他微微一怔,突然转身就向里跑去。王聂大惊,忙呼喊道:“快拦住他,他不想活了,你们也不想活了吗?”
那些护军也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王妃 最新章节第89章 赦免,网址:https://www.xsdd.net/52/52334/93.html